很多刚接触股票投资的新手都会觉得要想抢占先机,就一定得深入了解很多经济学相关知识。但曾经有一个研究报告结果显示,股票投资这方面,学心理胜过学经济。
为此,经济学家做了一项实验,测试几十个大学里各个专业的人交易股票的成功率。结果学心理学的人平均赢利超过8%,高于学企业经济学和数学的,甚至相当于学国民经济学和物理学的人的3倍。
虽然这项试验可能因为样本或其他原因并不是完全准确,但了解股票投资心理学中的各种心理效应,应用在自身及股票上分析,对新手百利无一害。
打个比方,经济学家根据上述的实验结果作出结论,他们认为心理学学生和老师取胜的原因在于:“他们并不相信被捧的过高的证券,经常反对一种有许多人去购买,从而使之变得太贵的股票。”
这就是“羊群效应”,心理学使他们避免了盲目从众投资。
股票投资心理学中,有各种心理效应来解释分析股民心理,有助于他们股票投资。
实验中提到的“羊群效应”,指的就是在一个投资群体中,投资者的从众心理,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,在他人买入时买入,在他人卖出时卖出。
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,一种是信息相似性产生的类羊群效应,另一种是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羊群效应。
前者是因为投资者都有很多相似的特点,比如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,采用相似的经济模型、信息处理技术、组合及对冲策略。在这种情况下,个别投资者就会和其他大部分投资者作出相同的判断,在交易活动中(买入卖出)展现了羊群行为。
后者则是指大多数股民的“羊群”心理。大多数个体投资者,也就是散户,在获得准确、及时和有效的信息方面可以支付的成本远远没有机构投资者来得多,所以个体投资者在投资时候的不确定性也随之提高。
个体投资者从众的交易透过放大效应和传染效应后,会让跟风者们渐渐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,股市就会炒作过度,出现了“非理性繁荣”。投资者的从众心理往往会对股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,它会使股价在上涨时涨得更快,或者下跌时跌得更深,从而产生连锁反应。
事实上,从众投资并不意味着一定带来亏损,但盲目从众一定会。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,获利的是领头羊,多数狂热的追随者都是牺牲品。要投资我们所熟悉的股票,要了解我们所投资股票的价值底线才是重点。
坚持不做盲目的从众投资,不做羊群效应中跟在后头的盲目追随者,才能避免亏损。
“马太效应”,源自于《圣经·马太福音》:一个富翁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去做生意。一年后他想知道仆人们赚了多少,其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,第二个人赚了五锭,最后一个人好好存放了一年,没赚什么钱。富翁就命令后者把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。这种“劫贫济富”的状况就是“马太效应”。
在股市中,特别是在上涨行情中,“马太效应”会导致个股之间出现两极分化现象。其中的强势个股始终保持着强者恒强的走势,而弱势股却常常弱者恒弱。
很多投资新手对“马太效应”不了解,就会天真地幻想:今天,这只股票涨了,明天一定会轮到另一只股票涨;但现实往往是在强势行情中,涨过的个股往往还能继续上涨,而不涨的股票则仍然不涨。
尽早转变不合适宜的投资思路,及时参与到对市场主流品种的炒作中来,重点选择强势股、龙头股、热门股,坚决回避弱势股、冷门股、非主流个股。顺应股市中的“马太效应”,才是成功的根本法则。
而另一种常见的心理效应则是指,投资者在股市中因为徘徊不定,犹豫不决而导致投资失败的现象,我们称之为“布里丹效应”。
“布里丹效应”源自于丹麦哲学家布里丹讲过的一则寓言故事。有头毛驴,在干枯的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两堆草,由于不知道先吃哪一堆好,结果在无限的选择和徘徊中饿死了。后来人们就把决策过程中类似这种犹豫不定、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“布里丹效应”。
投资者需要养成独立思考和严格执行操作纪律的习惯,严格执行操作环节中的风险控制方案。如果不能有效执行自己的操作规划,随时随地的否定自己的投资设想,将很容易出现投资失误。
其次,要让预期目标发挥辅助作用,不能完全听命于预期。最后,股市投资需要有长远眼光。对趋势的研判要立足于长远,要认清大势所趋,只有当市场趋势从长远看是向好的时期,才是投资者获利的最佳阶段。
了解这些股票投资心理学,做一个清醒的投资者,在买入股票之前,做好研究工作,把独立思考贯穿在投资过程的始终,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投资效果。
更多有关伟富资本集团详情,请点击👉https://ipoincubation.magnificentadvisory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