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文章提到,国内企业想要进行股权众筹的话,务必要寻找拥有合法执照的托管机构。但是除却这个问题,部分老板依然基于种种顾虑,不敢让企业透过股权众筹的方式融资,而其中一个让老板们担心的问题就包括:小股东多了,公司老板的地位是否会受影响?其实,往好的方面想,分散股权非但不会影响老板的地位,还可以降低投资风险。
举个例子,当企业发现好的项目时,一般都会考虑对外投资,但是任何投资都伴随着风险,如果事前没有做好风险评估,就很容易掉进投资风险,给企业带来损失。不过,如果公司有其他股东的话,情况可能会变得不太一样。因为对外投资这件事并不是老板一个人可以说了算,还同时需要其他股东首肯,而在过程中,股东们就会针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、讨论,此举就可以避免一个人考虑不周带来的风险。
如果公司没有其他股东的话,也许还可以透过其他方式创造股东,以达到规避投资风险的目的。打个比方,如果老板投资了新项目,然后委派一名经理负责项目运作,那么对这名经理而言无论项目好坏都与他无关,就算是项目做得不好也无需承担任何风险,最多是少了奖金。显而易见的是,这个项目的投资风险全数落在了老板身上,万一项目失败,老板可能必须面对血本无归甚至是倾家荡产的风险。
要是我们换一种方式,就是让负责项目的经理也跟着投资成为项目股东的话,结果也许会不一样。试想想,如果经理愿意跟着投资,证明他对这个项目有信心,而且他已经把钱投在里头,肯定会用心把项目做好;如果他不愿意参与投资,那只能说明他对这个项目没有太大的信心或是不愿意承担风险。若是让这么一个人去负责投资项目,而他本身也没有任何的投资在里头,失败的机率也许会大很多,这样的项目就算再好也无用。
要是企业本身已经有一定的规模,有股东会、董事会的话,不妨借鉴部分集团的做法,比如让董事参与投资决策的投票,但凡赞成投票的董事也都必须跟着投资,以防止他们胡乱做决策或是跟风做好人。不仅如此,推荐项目的那个人也必须参与投资,以防止他不负责任,做出有损项目利益的决定。
以上种种,都是透过股权来规避投资风险的方法。事实证明,一个人做决策和一个团队做的决策其实是不一样的。决策风险向来是企业发展最大的风险,一旦决策错误就很可能给其他带来极大的损失,而降低企业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很多人入股,把大家的利益都牵扯进去。即便做决策时可能会出现各种辩论,但辩论的举动正好可以让大家看清事物的本质,从而做出一个更理性的结论。
总结来说,业界多数企业都是由老板一人来承担风险,就算是享有高薪资和优厚福利的高层也无需承担任何风险,这样的逻辑显然有失公平。部分老板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,因此开始有了内部创业、合伙人制、内部众筹等等让员工入股的模式,既解决了资金问题也能发掘员工的潜力,更重要的是,还能确保责权利和风险对等。这种能够让企业进入良性循环且一举多得的效果,恐怕只有“股权”做得到。所以说,如何善用股权、为自己分担风险,是每一名老板必修的一门学问。